第二期(112-116年度)計畫摘要

第二期計畫摘要

       面對全球數位化、人工智慧與資通訊網路蓬勃發展的工業4.0時代,學校教育不能僅聚焦於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,更需培養學生具備跨域整合、批判性思考、創意創新思維、數位素養、團隊合作、終身學習以及能意識全球永續議題的關鍵能力(王,2022)[1],成為兼具實務創新及符合未來時代所需的永續人才。2022年於瑞士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(WEF)年會提出「催化教育4.0」(Catalyzing Education 4.0)報告,提到教育4.0創新的教學方法包括:以學生為中心、個別化、自主學習、無障礙和包容性學習、問題解決導向的跨域學習及終身學習(張,2022)2。為迎向智慧校園、客製化、創新化教與學的教育4.0時代,達到培養具備實作力、創新力及就業力之專業技術人才的技職教育願景,本校根據校務發展計畫與教育目標、校務研究分析管理、地方特色與產業需求,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結合健康照護、智慧生技、生命關懷、餐旅管理等專業領域的特色,持續透過精進教學創新策略、師生參與社會責任、產學合作連結及提升高教公共性等面向努力,推動永續發展教育,以支持教師創新教學、提升學生未來競爭力、促進學校永續發展。針對第一期高教深耕計畫的發展及成果改善,據以持續深化並策進第二期共十五個分項計畫,以期產生相乘的效果,第二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的實施策略摘要說明如下:

一、教學創新精進:

制度面:持續挹注資源增聘專業師資,以強化本校師資水準,促進教師專長適性發展與教師專業發展分流,鼓勵教師赴產業深度實務研習、進行產學合作。
課程面:持續優化課程運作機制,使課程規劃符合產業所需專業能力。
教師面:持續推動翻轉教學文化,以順應新世代學生的學習需求,促進教師跨域社群傳承與交流,強化教學精進與創新,深化教師共學及教學反思能力。
學生面:建構全方位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環境,激發學生主動與自主學習動機。

二、善盡社會責任:

秉持在地服務的精神,以在地需求出發,聚焦於「健康服務」、「生態永續」、「全人關懷」亮點主軸,由跨科系教師帶領不同科系學生走出校園,鼓勵學生關懷與覺察在地社會。

三、產學合作連結:

強化與產業界的鏈結力,增進學生未來進入產業的專業職能,輔導新創團隊方案,孵育全校師生創意思維與創業精神,提升師生研發能量。

四、提升高教公共性

優化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多元助學機制,以外部募款基金,提供經濟或非經濟類型的多元輔導措施,定期公開辦學資訊,落實師生校務參與及權益保障,強化自我課責監督機制。推動原民生輔導及多元族群文化教育,建構校內族群多元文化觀及族群平等的環境。

五、推動校務研究

以校務數據分析為基礎,作為教師改進教學品質、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機制,建立客觀實證導向的校務管理模式。

 


[1] 王俊斌(2022)。未來導向的人才培育與大學功能的再想像。臺灣教育評論月刊,11(9),11-16。

2 張志明(2022)。產學協作推進教育4.0時代的人力資源發展。臺灣教育評論月刊,11(9),1-5。

 

額外資訊